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建立建材行业艰苦岗位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4-06-16 06:40:5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8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建立建材行业艰苦岗位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

国家建材局


关于建立建材行业艰苦岗位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
1994年2月14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工业之一,具备多专业,多品种,多类别的特点。不同的生产工艺及生产方式使建材行业成为一个具有高温、有毒、有害、特别繁重、噪音及粉尘等多种艰苦条件并存,较为特殊的行业。为此,经劳动部、财政部批准,特建立建材行业艰苦岗位津贴制度。同时,为有利于各地建材主管部门开展此项工作,现将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一、实行艰苦岗位津贴的范围
全建材系统的国有企业,凡符合《建材工业企业艰苦工种范围》中所列示的条件的固定工、合同制工人、农民轮换工、计划内临时工,均可享受艰苦岗位津贴。
二、津贴标准
按照劳薪字[1992]33号和劳部发[1993]390号文件精神,原则上掌握平均每人每个工作日1元。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材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区的物价及现有工资水平以及企业的承受能力,经与当地劳动、财政部门协商后,其标准可适当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具体标准报请当地劳动、财政部门审批执行。在执行中可视本地区的具体情况,依据国家建材局确定的《建材工业企业艰苦工种范围》中“艰苦程度分级”,可将平均水平具体划分为若干等级。
三、关于资金来源问题
凡是按《建材企业艰苦工种范围》所增加的工资额均可进入成本。其中,已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可分步调整其工资总额基数;未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可列入当年成本。但上述两种情况的企业,均不调整企业的盈亏指标和承包上缴基数。
四、增量的使用问题
核入工资总额中的增量,由企业自主使用。对于实行岗位技能工资的企业,应把建立艰苦岗位津贴的资金与改革企业工资制度结合起来;未实行岗位技能工资的企业,亦可将建立艰苦岗位津贴标准的资金同搞好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结合起来。具体实施办法可由各地建材主管部门或企业自行确定。
五、其他问题
(一)经省、市有关部门批准已建立艰苦岗位津贴的地区,其人均每日津贴标准高于本标准的可仍继续执行地方标准,低于本标准的,可执行本标准;未建立艰苦岗位津贴的地区,按本标准执行。
(二)各地建材主管部门在执行艰苦岗位津贴标准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企业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加强劳动保护,以切实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三)对未包括在此工种范围内的其他专业工种,可参照其他行业的类似工种的津贴标准执行。无参照标准需要增加补充的工种(岗位),企业可提出申请,由当地建材主管部门提出资料,报国家建材局,局将汇同有关部门综合、平衡、审定、审批后方可执行。其标准水平亦控制在每人每个工作日1元左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企业设备、工艺、劳动条件等的不断改善,我局将适时地对艰苦工种(岗位)范围加以调整。
(四)建材行业建立津贴制度实施意见的解释权归国家建材局。
六、此文件执行日期可从1993年1月1日起执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七届第10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88年11月8日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尚昆
1988年11月8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

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为了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对刑法补充规定: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非法出售倒卖、走私的,按投机倒把罪、走私罪处刑。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各区各部门报送公文的若干规定

贵州省贵阳市政府办公厅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各区各部门报送公文的若干规定
贵阳市政府办公厅


(1986年6月1日 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


为完善机关工作责任制,减少公文周转,提高办事效率,根据《国务院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就各区、各部门向市政府报送公文,作如下规定:
一、建立健全责任制。各区、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凡可直接与有关部门协商处理或由市直综合部门协商解决的,不要向市政府请示;凡可自行下达或与有关部门联合下达的公文,原则上由对口部门办理。
二、坚持按公文处理程序办事。市政府一般只接收各区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和直属局的请示。其他单位要求解决的问题,应直接向主管部门或有关综合部门请示。主管部门或综合部门应及时处理,确实处理不了的,应提出意见报市政府。
请示、报告应分开。向市政府请求指示、批复的问题,用请示;向市政府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用报告。不应在报告中夹带请示。请示不得多头报送。向市政府的请示,应送市政府办公厅,不得直接送市政府领导同志。
三、提高公文质量。各区、市政府各工作部门报送市政府的公文,应由办公室或有关科室审核把关。公文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做到内容真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标点准确,文字简洁。篇幅力求简短,请示一般一千字左右,报
告三千字左右。市政府办公厅对各区、各部门不符合规定的上报公文,不予受理,退回原件。
四、注意公文规格。正式公文和报市政府审议的文稿须打印上报。根据公文内容和有关保密规定,标明密级。主件和附件应装订在一起,并在正文尾部注明附件的标题;代拟文稿须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并打印或缮写清楚。
五、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召开全市性专业会议所产生的报告、纪要,以及各部门的业务性公文,市政府一般不批转;重要事项确需市政府批转的,应专题请示。
六、向市政府报送的请示文件,一般为5份;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文稿为35份。报告、简报、资料和季(年)度工作总结为10份。
七、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公文周转。市政府交办的公文和其他事项,各区、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应抓紧办理。市政府办公厅与各区、各部门之间,凡能用电话解决的事项,不再行文。
八、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办公厅的有关规定,对已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并注明“不另行文”的公文,市政府办公厅不再翻印。各区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应视为正式文件贯彻执行,文书档案人员应收集存档。



1986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