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荆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门市农业自然灾害灾情速报制度》的通知

时间:2024-06-01 14:14:1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54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荆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门市农业自然灾害灾情速报制度》的通知

湖北省荆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荆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门市农业自然灾害灾情速报制度》的通知


  荆政办发〔2006〕2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屈家岭管理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荆门市农业自然灾害灾情速报制度》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四月三十日  




  荆门市农业自然灾害灾情速报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业自然灾害灾情报告工作,迅速详实地反映受灾情况,全面客观地评估灾害损失,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制定本制度。

  一、畅通信息渠道。灾情发生后,气象、农业、水利、民政等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和沟通。相关部门要实行24小时值班,并负责灾情的收集、汇总和报送,做到联系人、联系方式互通,确保信息畅通。

  二、统一报送口径。发生大风、冰雹、大雪霜冻、强寒潮、暴雨、干旱的气象指标以气象部门的数据为准;洪涝灾害的水文数据以水利部门的为准;农作物病虫害以农业植保部门的数据为准;地质灾害以国土部门的数据为准;森林病虫害及火灾以林业部门的数据为准;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作物损失以农业部门的数据为准。受灾情况以民政部门为主统计汇总。严禁报送和发布未经相关部门确认、当地政府审定的信息,以保持灾情的口径统一。

  三、规范报送程序。农业自然灾害一般应由乡镇(场、库)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同时上报县(市、区)民政和相关部门,县(市、区)民政部门在核实和汇总并经县(市、区)人民政府核准后上报市民政局,再由市民政局会商市级相关部门核实后上报市政府和省民政厅,一般不得越级上报。如遇紧急特殊情况确需越级上报的,必须同时按报送程序抄报。

  四、速报重大灾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发生地政府和市民政局应在第一时间内将初步掌握的受灾情况,以电话或书面传真的形式报市政府值班室,由市政府值班室迅速报告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或市长。同时,自然灾害发生地政府和民政等相关部门要迅速开展灾情核查和救灾工作,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安排,随时向市政府续报相关情况。

  五、准确评估灾情。灾情评估主要包括:灾区总体受灾情况,包括受灾人口、因灾死亡人口、因灾受伤人口、转移安置人口、受灾区域(或重灾点)、房屋倒塌间数、房屋损坏间数、道路损坏情况、灾区群众的生活救助情况和应急救助需求情况等。对于突发性自然灾害,民政部门要有专人负责与灾区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灾情动态。要采取抽样核定、典型核定和专项核定等多种办法核实灾情,农业损失要详细核准受灾面积、亩产数量和农作物单价及损失程度,合理测算经济损失,确保灾情数据准确,情况详实。要严肃统计工作纪律,对统计报表实行审查、签批制度,层层严格把关。

  六、严格报送时限。除重大自然灾害须在第一时间内报送外,其他灾害发生后3小时内,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要及时搜集相关信息,按程序和归口报送初步灾情,并迅速核灾;市民政局要及时会商市级相关部门核实后,2小时内报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7小时内民政部门各项救灾措施要到位。在灾情稳定之前,实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县级民政部门每日9时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小时的灾情上报市民政局,市民政局每日10时前向市政府和省民政厅报告。若发生延报或误报灾情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七、建立灾情档案。对每次发生的灾害,要分类别、分地域、分时段做好资料整理工作,建立起正规的灾情档案,为做好今后的抗灾救灾工作奠定基础。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告

高检发释字〔2003〕1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已于2003年1月13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118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月30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03年1月28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2003年1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118次会议通过)


辽宁省人民检察院:

  你院辽检发研字(2002)9号《关于挪用职工失业保险金和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金是否属于挪用特定款物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属于挪用救济款物。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的规定,以挪用特定款物罪追究刑事责任;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此复

  我国《婚姻法》规定了夫妻婚前财产、婚后财产的权属,但是对于婚前归夫或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在婚后继续存在,并产生了收益,该收益的归属问题没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第5条对该问题做出了规定。但如何理解该规定,笔者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求抛砖引玉。

  一、对《婚姻法解释(三)》第5条如何理解

  《婚姻法解释(三)》第5条规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因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一般而言,夫妻一方财产在婚后的收益主要包括孳息、投资经营收益及自然增值。婚姻法规定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生产、经营收益及知识产权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婚姻法解释(二)》也明确规定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所得的收益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对孳息或增值收益有贡献的,可以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然而,该条规定对孳息和自然增值这两种情形如何认定未予明确。如果把孳息和自然增值除外,就只有投资经营收益应理解为夫妻共同财产。对《婚姻法解释(三)》第5条规定做出合理的理解,首要的问题是对于孳息、自然增值、投资又该如何理解。

  二、对孳息、自然增值及投资经营收益概念的理解

  在我国《物权法》对孳息概念未作规定。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法定孳息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原物以法律关系而产生的收益,包括利息、租金等。应该还包括使用无形资产包括智慧财产和人格派生财产而产生的收益,比如专利权转让费、专利实施许可费、稿费、商标使用许可费、肖像使用许可费等应归入法定孳息。

  自然增值是《婚姻法解释(三)》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但对于何为自然增值却没有明确的界定。一般它是指非人为的增值。即有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变化等市场因数造成的物或权利价格的提升。比如,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受供求关系变化影响而出现的飙升,称之为“被动增值”,属于个人财产。反之,如果物或者权利价格的提升是因为人为原因产生的,则不属于自然增值,称之为“主动增值”,例如,一方个人财产因配偶他方或者双方支付的时间、金钱、智力或劳动而增值的。笔者认为,第5条的自然增值可以理解为“被动增值”,即非人为因数的增值部分。

  众所周知,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婚姻法》第17条第2项规定,“从事生产、经营取得的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即:一方以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从事生产、经营取得的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一般理解,这是一方已婚前个人财产的直接投资。比如一方已婚前个人财产办企业的经营收益等。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11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下列财产属于《婚姻法》第17条规定的“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婚后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笔者认为,“投资所得”并不等同于“婚前个人财产的婚后收益”,具体包括4个方面内容:1、用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增值部分;2、一方用婚前个人积蓄在婚后购买的有形资产的增值;3、一方婚前用自己的财产投资做公司股东分的的红利。

  可以说,个人财产投资经营所得与个人财产婚后取得的孳息、自然增值收益之间是一种复杂的交叉关系,很难分清,给司法实践带来困惑。在未来的立法或司法解释中,必须对孳息、自然增值及投资经营收益的概念进行界定。

  三、注重对女性利益的保护,以确保婚姻关系的稳定

  笔者认为,对于《婚姻法解释(三)》第5条的理解还要考虑我国《婚姻法》保护女方合法利益的原则和精神。由于《婚姻法解释(三)》鲜明的体现了个人独立和权利意识,重视个人财产保护的精神。但是我们的社会依然是男性占主导的社会,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弱于男性,重视个人财产保护,其实质更可能是重视保护男性的利益,个人婚前财产在婚后的收益更多地归属于个人所有,则意味着对女方保护的力度越弱。法律的制定或解释,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女性与男性在现实社会中实际情况的不同,这样才与我国《婚姻法》侧重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相符。

  自古以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结婚都是上下两代人传递香火、承继家业的一个契机和形式,结婚后夫妻间一直实行同居共同财产制。中国父母千百年来是这样做的,子女也是受之泰然。但按照现在的婚姻法解释,则可能出现小夫妻婚后同居不同财的状况,这与伦理上我们对家庭“同财同居”的界定明显不同。同时这也与婚姻家庭中应有的亲情、温情不符。

  四、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收益归属问题之建议

  由于婚姻是一个共同体。夫妻是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而结合的人生伴侣,是家庭中的核心成员,双方承担着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组织共同生活的责任,在经济上、财产上协力、互助,本是夫妻关系的天经地义。笔者认为,应该规定“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在婚后所生的孳息或增值收益,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这样既符合我国婚姻法有关规定的本意,又给双方留下了可以选择的空间。

  《婚姻法解释(三)》第5条本是针对越来越多的离婚财产纠纷,特别是个人财产在婚后的收益,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具体裁判标准。笔者认为,在目前没有明确界定相关概念的情况下,理解该条文时,应当本着认可夫妻协力、重视婚姻共同体的维系,限制性的解释孳息和自然增值,扩张性的解释投资经验收益。在当事人对个人财产婚后的收益性质发生争议、认定个人所有没有确定依据时,倾向于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具体而言,凡一方付出了一定劳动的种植果树产生的果实、耕作土地获得的粮食、水产养殖生产的水产物、动物的幼崽、民间借贷利息、股票收益、公司红利、专利权转让费、专利实施许可费、稿费、商标使用许可费、肖像使用费等不能认定为孳息,而为投资收益或者生产经营收益,应当归夫妻共同所有。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巴县人民法院)